摘上一篇文章,如下:
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15250692
“食者师,厨者徒”
(李仕武)
近日,在某餐饮店看到大厅墙上几个烫金大字特别醒目:食者师,厨者徒。
不解其意,遂向店主请教。店主笑眯眯地说,这个意思就是指你们这些食客是我们这些厨师的师傅,大家出了钱到这里享受美食,你需要什么样的套餐,什么样的口味,哪个菜应该配哪些料,等等,虽然食客也许没有厨师那么专业,但可以从多个角度品评,最终还是你们说好才是好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被大家所接受,才能争取属于自己的市场。所以,我们的大厨必须按你们的要求去做,如此一来,当然就成了食者为师,厨者为徒了咯!
我听了店主这番话恍然大悟:食者师而厨者徒,味善而从焉!不禁想起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学校好比一家餐饮大店,为进校受教育的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和知识大餐,学生们选择的专业就是他们所喜爱的套餐,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构成即该套餐中的各款菜肴组成,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毫无疑问便是各道菜的大厨了。的确,我为师者,将自己承担的课程如何设计、如何安排授课内容、如何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学而继思。正如为厨者,将自己要加工出的那道菜精心配料、精心选材、精心烹饪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让食者想吃、爱吃、乐吃,吃完回味。
如此一说,按“食者师,厨者徒”关系,现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与地位就要进行转换了。当然我自己身份理应也要被变换一下。不过思来想去,总是有点不通。我本是老师,怎么能是学生的学生,而学生就是学生,怎么是老师的老师呢?
其实,再细想下去,地位与角色并不是最重要的,正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二者谁是教育主体的问题大家都有过折腾与思考,都知道答案。而“食者师,厨者徒”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餐饮店的经营理念以及厨师对待自己这份职业与工作的态度。厨师自然还是专业的师傅,但是他能以食客为师,根据食客的需求俯下身来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套餐的配置内容及调整菜肴的食材、配料、烹饪方法和技巧,最终让更多的食客吃得更实在更美味,让进餐成为一种享受。能让食客物有所值回味无穷的餐饮店必然也会是生意兴隆,长盛不衰。既然如此,我们身为教师者,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暂时也要优于学生,但何尝又不能更多听取学生们(包括毕业生)的建议与意见,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各门课讲授的内容与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与完善,能让学生们学得更充实更快乐,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呢?各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及各门课程内容安排直至讲授下来,也是要学生说好才是好!各门课程都好了,配置结构也更为合理了,学生好学乐学,社会认可接受,想必这样的学校也会活力十足,生机勃勃。
进而,再想下去,假如将我们的学生当成素材,通过我们为师为厨者的“焖、炒、蒸、煮、炖、烧”等各种方法予以精心加工,按用人单位这些“食客”的要求与口味,将其打造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精品菜肴,还用担心我们的学生没有社会竞争力,顺利进入本该属于他们的市场吗?
餐饮行业有“食者师,厨者徒”的经营之道,教育行业更是早有古训的。孔子不仅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认识,更指出要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韩愈的《师说》亦有其道:“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还真不要自封为“专家”,指手画脚,自以为是,慷慨激昂,头头是道,也许在别人心中实为“砖家”,井底之蛙,孤陋寡闻,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所以,我们也得抛下“师道尊严”,放下“臭架子”,拉下“死面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多与自己的学生沟通交流,多多向用人单位拜师讨教,共同探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